作為一名大學生,我很榮幸能到小學參加教師實習,這次安排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,但是卻讓我收獲了非常多的知識,都是書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,是一次珍貴的實習機會。 信息源于實習吧
在小學教師實習期間,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有幸去聽了指導老師的數(shù)學課,老師用游戲的方式導入,整節(jié)課又有不同的游戲穿插其中。分別使用了紙條、氣球、粉筆、小圓片等做媒介。順利的、成功的將個位數(shù)的減法教給這些可愛的小寶貝們。一年級的孩子剛走進正式的課堂,如何讓他們安靜下來,實屬不易。指導老師用游戲的方式進行導入,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力。這正是對小孩子心理的正確判斷,這樣就可以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上來,以便教學的順利進行。通過反復創(chuàng)設不同的情景,反復的練習減法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,反復是個不錯的選擇,熟能生巧。蒙老師的課堂掌控能力也是很強的,能根據(jù)學生、課堂的發(fā)展趨勢靈活的進行教學,很值得我借鑒。
小孩子天真的童音感染著每一個聽課的老師,我很想用手摸一摸這些小寶貝的臉蛋,又怕別把小孩嚇著。看到他們,所有的煩惱都風消云散了。在純真面前我們的虛偽總是傷的體無完膚。今年的一年級小孩子特別膽大,面對著全班30多位同學和10幾位聽課的老師一點都不畏縮,老師讓唱歌,一人起頭,其他會唱的都回去認真的去附和。至今那首歌還縈繞在我的耳邊。
實習期間我發(fā)現(xiàn),和孩子們溝通是一件很快樂,很開心的事情,有許多事情如果能說開,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猜測和誤會,對小學生也是如此,要對他們敞開心扉。我告誡自己要試著和孩子們多溝通交流,我說了要“拼”一下,我做了,我收到了我想的結果,我的小學教師實習越來越好了,我也會將它一點一點的完善。
在實習期間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在很多時候,總是那么的膽小,因為膽小,我失去了很多很多,不能再失去了。我告誡自己要勇敢,要自信,要對得起教師這個行業(yè),對得起小學實習教師的身份,在實習生活中好好表現(xiàn),把理論知識充分的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,把自己的價值體現(xiàn)到最大化。
以上就是我這個大學生小學教師實習期間的心得體會,總的來說,這次實習讓我受益匪淺。
今天距離上第一節(jié)歷史已經(jīng)過去了三天。到現(xiàn)在為止,我上過了四個班的十節(jié)。三天下,我在每一天每一節(jié)每一個班都有不同的收獲、感想與反思。
四個班分為兩類,一類是特別活潑的,是11、12班,一類是較內斂的,是1、14班。接手11和12班級之前,就聽舍友和辦公室的教師說過這兩個班的堂紀律情況。三天下,我發(fā)現(xiàn)他們雖然調皮,但是大部分也還是會跟著我的步伐,在我的引導下積極回答問題?;蛟S是因為實行了小組積分制,學生回答問題格外的積極,所以整堂下也較為順利,除了極個別的學生比較不服管教外,整體還是可以的。對于這一點,我還是比較慶幸的,因為即使我管教不了特別調皮的學生,但是還有兩個極為負責任的班主任協(xié)助我,這樣就為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,幫我解決了部分難題,我也能繼續(xù)輕松地授。
相較于11、12班說,在內斂的1和14班授時,也有不一樣的感受與收獲。第一次上前,我其實已經(jīng)在1班聽過。因為舍友孫婉慶也和我教授一樣的班級,所以我決定提前去聽一節(jié)舍友的地理,從中吸取一些經(jīng)驗,學習她的優(yōu)秀之處,同時也提前觀察一下我未的學生,簡單地了解一下他們的堂情況。我坐在教室后面,能夠明顯地感覺到這兩個班與11、12班的堂紀律和氛圍的差異。1班的學生很聽話,回答問題也較積極,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坐在我旁邊的最后一排的一個男生,幾乎每個問題都會舉手,即使不舉手也會跟著老師回答問題??偠灾?,他上極其認真,回答問題極其積極,所以我特別注意了他。當我接手1班第一次上歷史時,卻發(fā)現(xiàn)那位學生不再積極,反之表現(xiàn)得很無精打采,甚至不愿意抬頭。我不知道他是對歷史不感興趣呢,還是對我教授的歷史不感興趣。不管是哪種,我覺得對我說,都是一種無形的“打擊”。正當我打算要和他談一下從而解答我內心的疑惑時,他主動跟我提了意見。他說:“老師,您上可不可以大點聲,能不能把那些搗亂的學生趕出教室,我都聽不見您說話。”通過他的話我知道了問題所在:其實不是因為我說話聲不夠大,真正的原因是我管理班級不嚴厲,太過縱容調皮的學生而忽視了認真聽的學生。其實這也是我一直以在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,我也正在學生的建議下和班主任、紀律委的幫助下努力改進。
與此同時我也在不斷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授時存在的問題。從第一次的坎坷到逐漸適應歷史授形式,并在平時積極備,完備自己的知識。漸漸地我發(fā)現(xiàn)我的心態(tài)發(fā)生了變化,現(xiàn)在我很感謝學校能給我這個機會讓我接觸歷史,我才能從中發(fā)現(xiàn)不一樣的樂趣。
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投入到教學中,你真的會發(fā)現(xiàn)事情并沒有原想象的那么糟糕,相反,你還會收獲美好的體驗與回憶。
作為一個老教師,在新課改中雖然自己走得慢,但也在走著。實踐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。
一、這些年來,雖然課改模式不斷變化更新,但萬變不離其宗。
課改的核心在于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智力投入,更應該重視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(yǎng)。所謂的非智力因素,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參與認識過程,但對認識過程起著始動、定向、引導、維持、強化作用的因素。主要包括動機、興趣、情感、意志、性格、信念等心理成分。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,智力達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學生,是否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,主要取決于非智力因素。
二、我班23個學生中,他們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,之所以后來學習成績相差懸殊,完全在于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差異。
例如我班的袁帥、袁宇博同學,他們學習成績差,原因是長期以來對學習無興趣,不認真所致。據(jù)同班同學反映,從一年級開始的,他們就非常貪玩,逃避作業(yè),逐漸和其他同學形成了差距。本學期以來,由于學校領導對他們的重視,班主任的耐心教育,任課老師的精心輔導,使他們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。具體做的工作有開家長會、家訪、單獨輔導、一對一幫扶等。
三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(fā)展才能培養(yǎng)出綜合素質過硬的學生。
智商高的學生,如果淡化了對他們非智力因素的開發(fā),他們也會變得平庸。如我班的張玉凡同學近期有較明顯的退步。相反,即使智商一般的學生,只要非智力因素起作用,也能取得非凡的學習效果。如我班的袁夢瑤同學。
綜上所述,如果把智力因緣看作一棵小苗,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陽光、溫度、水份和土壤。離開這些外因,小樹苗就不能長成參天大樹。因此,在今后的教學中,我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(fā),重視培養(yǎng)學生的非智力因素。
在給孩子們上最后一節(jié)課時,我故作若無其事地講課,卻不敢多說一句話,也不敢多看他們的眼睛,就怕自己善感的性情泄露了秘密,包藏不住脆弱的眼淚,那一節(jié)課氣氛很沉重?;蛟S孩子們也知道我們要分別了,他們都很認真地聽講,誰也不說話,可我卻從他們的眼里讀到了濃濃的依依不舍。
盡管聽了無數(shù)次“老師好”,但每每回應的時候我依然帶著欣喜的笑容。每當站在講臺上,被一雙雙純凈的眼睛聚精會神地望著時,作為一名教師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。這一個月的時間里,我并沒有做到一名好老師,也不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我,但只要有一名學生記住我,那么我的實踐生涯就有了難以泯滅的閃光點。
在實踐中,我還發(fā)現(xiàn)了,有些東西不能選擇,有些東西卻可以選擇。份內的工作當然要認真完成,但勇敢的“主動請纓”卻能為你贏得更多的機會。只要勤問、勤學、勤做,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。
回顧這半年的時間,我是用心的,但用心不一定等于成功,我畢竟是一名實踐生,在知識的構建上還存在著許多斷章,還缺乏教學經(jīng)驗,甚至因為讀錯了某個英語單詞或某個字后,學生把錯誤指出來而無地自容、羞愧幾天的事情也有過。
在為人師的這條路上,我邁出了第一步,接下來還有第二步、第三步……但不管怎樣,我都會以人為本,把實踐中學到的一切加以融會帶到今后的事業(yè)中去,我會以我的真心去呵護學生,因為我面對的是一顆顆純真的心。
總之,教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,老師只要認真投入教學,孩子就會積極配合。這種過程是很開心的!
實踐,就像進了社會大熔爐一般,千淘萬漉雖辛苦,就算被磨練得遍體鱗傷,也要摩拳擦掌,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爐的準備。我在實踐中逐漸變得“勇敢”。雖然開始也會有顧忌,怕“主動出擊”會招惹“不知天高地厚”的蔑視。但事實告訴我,應該對自己有信心,應有勇氣去嘗試。即便在嘗試中失敗,也能讓自己成長,沒有鍛煉的機會,談何積累和成長?而這一切,只能靠自己去爭取。等待,只能讓你在沉默中消亡,只有主動,才能為自己創(chuàng)造良機。實踐,陪伴我經(jīng)受了挫折,也經(jīng)受了歡樂!
我們到槐陽已經(jīng)有一月有余,受到過許多老師的照顧,其中也包括兩位名師,我們倍感榮幸能接受他們的聽評,在這過程中他們給了我們許多寶貴的意見。
本周兩位名師聽了兩個小組成員的,他們兩位有自己的優(yōu)點,也有自己的不足之處,名師都一一指出,一針見血,給我們教學上帶許多實際的教學指導。
第一點,在上時自己應該先克服緊張的心理,而這緊張的心情大部分的因素都應該是自于對教材的不熟悉,所以在備的時候必須要好好的研讀教材,把教材涉及到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應該備到,并且要盡可能多的去設想學生能夠遇到的每一個問題。當學生提出問題時,如果是自己不會的,不確定的,不要草率的給出自己不認為正確的答案,可以留作后思考題,或者說下節(jié)再討論,這樣更有利于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交流。
第二點,在上時要善于把問題拋給學生,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,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(yǎng)學生的能力,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逐漸的養(yǎng)成自主學習的習慣,并且會激發(fā)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積極的探索未知的知識。而且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,要看自己的問題與本節(jié)的內容相符程度,這屬于問題串教學方法,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本節(jié)的知識內容,有目的的學習。
第三點,學生其實非常希望自己與老師能夠交流,可是自己好像給學生帶了一種距離感,與學生的互動較少,因此,在下或者上都要與學生多交流,關注他們學習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的情緒,給他們一種親切感,這樣他們才會聽你的,上才不會搗亂。
第四點,上也要像開一個隆重的晚會一樣,要有儀式感。比如說最簡單的上喊起立,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看似并不重要,其實是在向學生發(fā)出信號,告訴他自己要上了,這也是對堂,對老師的一種尊重。
第五點,上一定要維持好紀律,如果沒有紀律保障,那么即使你的講得再好,學生也不一定能學會,并且對于堂上的任務一定要有檢查,以免學生渾水摸魚。
最后,對于自己不是特別熟悉的知識或者少有接觸的領域,自己應該下更大的功夫去把它解決,相信自己有無限種可能,不止只是滿足與當前,只一直接受一種挑戰(zhàn),然后慢慢歸于平淡,生活不止一種顏色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,感謝每一個經(jīng)歷,不斷前行。加油吧,每一位未的人民教師!